段晴

2021, Dec 21    

draivī, R.E. Emmerick and P.O. Skjærvø (eds.), Studies in the Vocabulary of Khotanese II, Wien: Österreich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1987, pp. 61-62.

于阗文中的八曜民族语文1988年第4期,第36—40页。

于阗语的蚕字、茧字、丝字,李铮、蒋忠新主编:季羡林先生八十华诞纪年论文集(上卷),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45—50页。

西方鬼的故事:晚皮尔的传说国外文学1992第3期,第85—93页。

于阗语〈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残片释读西域研究1993年第2期,第46—51页。

于阗经文中“作茧自缚”的来源民族语文1993第1期,第63—66页。

“慈悲者之城”与“涅槃城”南亚研究1993第2期,第41—45页。

安徒生童话故事集,河北少儿出版社,1996年。

格林童话故事集,河北少儿出版社,1996年。

面如满月:浅谈中印审美观的差异北京大学学报(东方文化研究专刊),1996年,第25—31页。

〈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拾零,北京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编:东方研究(1996、1997年合集),北京:蓝天出版社,第139—146页。

梵语基础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

据史德语考中亚学刊(第五辑),1996年,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第9—21页。

从〈梨俱吠陀〉读出的历史南亚研究1997年第1期,第91—93页。

新疆新出于阗文案牍文书研究,季羡林等主编:敦煌吐鲁番研究第2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12页。

几件与册封于阗王有关的于阗语文书,叶奕良编: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第二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9—13页。

What does Indology specially mean for China,北京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编:东方研究——纪念百年校庆论文集,北京:蓝天出版社,1998年,第429—441页。

印度人的自然观初探南亚研究1998年第1期,第51—56页。

敦煌新出土叙利亚文书释读报告,彭金章、王建军、敦煌研究院编: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一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第382—390页。

敦煌新出土叙利亚文书释读报告(续篇)敦煌研究2000年第4期,第120—126页。

波你尼语法入门Introduction into Pāṇīni’s syste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Bericht über ein neuentdecktes syrisches Dokument aus Dunhuang/China (mit 2 Abbildungen), Oriens Christianus, Vol. 85, 2001, pp.84-93.

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的一件梵语残卷,戒幢佛学研究所编:戒幢佛学(第二卷),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第68—78页。

梵语以及梵语的启示,于维雅主编:东方语言文字与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54—165页。

梵语与零的发现东方研究2001年,2002年,第299-307页。

素材是人文科学的基础语言学研究第一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81-185页。

“The Study of Sanskrit at Peking University”, presented at first at Center for Advanced Studies, Oslo,Norwegen, 10th June 2002; Published in Fragile Palm Leaves, No.7( December 2002), Bangkok, Thailand.

读薛克翘先生〈中印文学比较研究〉有感南亚研究,2003年第2期,第92-93页。

对vibhakti类词缀的补充说明东方研究2002/2003年,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第123-136页。

唐代大秦寺与景教僧新释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北京大学盛唐研究丛书),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第434-472页。

景教碑中的七时之说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第三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1-30页。

于阗语〈罗摩衍那〉的故事东方文学比较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38-157页。

书评:林悟殊:唐代景教再研究中国学术2003年第3期,第311-314页。

“A Newly Found Sanskrit Fragment from Dunhuang,” 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at Soka University, vol.VI (2003), pp.197-206.

西域胡语文书敦煌与丝路文化学术讲座(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第36-62页。

“What does Indology mean Specially for China”, in Saroja Bhate(eds.), Indolo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New Delhi: Sahitya Akadami, 2004, p.228.

大秦寺的守望者书城2005年第11期,第70-73页。

梵汉本〈法华经〉语词札记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2期,第68-73页。

筋斗背后的故事——从一个家喻户晓的词汇透视粟特文化的遗踪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法国汉学第十辑,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02-415页。

摩诃婆罗多,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

西域语趣――读〈正法华〉、〈妙法〉随笔中国学术第二十一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93-204页。

悉昙字本说源语言学论丛第32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334-355页。

新发现的于阗语〈金光明最胜王经〉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九卷,北京:中华书局, 2006年,第7-22页。

“Two New Folios of Khotanese Suvarnabhāsottamasūtra,”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at Soka University, vol.X (2007), pp.325-336.

寻踪觅影——汉译佛经中印度土著语法的痕迹(英文)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2007年,第114-125页。

“In the Pursuit of Vyākaraṇa-elements in Chinese Translations”, Selected Papers of Beijing Forum 2007—The Harmony of Civilizations and Prosperity for All—Divers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Beijing: PKU Press, 2008, pp.163-172.

“The Maitrī-bhāvanā-prakaraṇa, A Chinese Parellel to 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Book of Zambasta”, in M. Macuch, M. Maggi, and W. Sundermann (eds.), Iranian Languages and Texts from Iran and Turfan, Ronald E. Emmerick Memorial Volume, Wiesbaden: Harrassowitz, 2007[2008],pp. 39-48.

和田博物馆藏于阗语租赁契约研究——重识于阗之“桑”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1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9-44页。

明咒护身符,中国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编著:丹丹乌里克遗址——中日共同考察研究报告,文物出版社,2009年,第267-279页。

于阗文本〈修慈分〉,朱玉麒主编:西域文史第三辑,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年,第1-57页。

于阗语〈对治十五鬼护身符〉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1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01-118页。

于阗语高僧买奴契约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1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1-28页。

论“如意金箍棒”的原型及演变过程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第80-83+95页。

“A Fragment of the Bhadrakalpa-sutra in Buddhist Sanskrit from Xinjiang”, Sanskrit Manuscripts in China, Beijing :China Tibetology Publishing House, 2009.

“Bisā- and Hālaa- in a New Chinese-Khotanese Bilingual Document”, the Journal of Inner Asian Art and Archaeology, vol.3, 2009, pp.65-73.

“Misfortune caused by Kings”, 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vol.XIII, 2010,pp.173-183.

“‘Mulberry’in Khotanese”, Bulletin of the Asia Institute, vol.19, 2009,pp.5-14.

“Stories behind ‘Jindou’”, in Ye Yiliang(ed.), Collection of Papers on Iranian Studies in China, Beijing: Peking Universtiy Press, 2009,pp.26-36.

梵语〈贤劫经〉残卷,兼述〈贤劫经〉在古代于阗的传布及竺法护的译经风格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三辑,2010,第201-231页。

关于古代于阗的“村”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10年9月,第581-604页。

“Some Fragments of the Saṅghāṭa-sūtra from the Xinjiang Museum, Urumqi”, 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vol.XIV,2011,pp.127-134.

德国的印度学之初与季羡林先生的学术底蕴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2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14页。

字里行间,汉译佛经所反映的梵文隐性现象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银川:阳光出版社,2011(2013)年,第252-268页。

Review:Besprechung:Sanskrithandschriften aus den Turfanfunden, Orientalistische Literaturzeitung 105, Germany.

宝藏遗踪——近年来和田地区新出非汉语类文书综述,樊锦诗主编:敦煌文献·考古·艺术综合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293-305页。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BH5-3号佉卢文买卖土地契约,朱玉麒主编:西域文史第6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12页。

“A Land Sale Contract in Kharoṣṭhī Script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Collection, No.BH5-3”, 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vol.XV, 2012,pp.63-69.

探径于长部汉译巴利三藏·长部·序言,上海:中西书局,2012年,第6-30页。

译后记汉译巴利三藏·长部,上海:中西书局,2012年,第589-590页。

汉译巴利三藏·长部,上海:中西书局,2012年。

〈僧伽吒经〉残叶, 刘绍刚、侯世新主编:新疆博物馆新获文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48页-59页。

Hedin 24号文书释补,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编:语言背后的历史—西域古典语言学高峰论坛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74-78页。

“The inscription on the Sampul Carpets,” the Journal of Inner Asian Art and Archaeology, vol.5, Brepols,2012, pp.95–100.

尉迟曜11年裴捺卖地案牍,朱玉麒主编:西域文史第7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123-137页。

于阗语〈佛说一切功德庄严王经〉残叶, 刘绍刚、侯世新主编:新疆博物馆新获文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60页-72页。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梵文、佉卢文卷·前言,上海:中西书局, 2013年,第1-5页。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梵文、佉卢文卷,上海:中西书局, 2013年。

义净与实叉难陀,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编:国学的传承与创新——冯其庸先生从事教学与科研六十周年庆贺学术文集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109-1120页。

〈造像功德经〉所体现的佛教神话模式,王邦维、陈金华、陈明编:佛教神话研究:文本、图像、传说与历史,上海:中西书局,2013年,第83-102页。

慈无味——无法表演的慈光明日报2013年10月28日,第12版。

“Were Textiles used as Money in Khotan in the Seventh and Eighth Centuries?”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vol. 23(April 2013), pp 307-325.

舅卖甥女案牍所折射的于阗历史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于阗语卷(一),上海:中西书局,2015年,第97-117页,图版32-38。初版见于秦大树、袁旔主编古丝绸之路——2011年亚洲跨文化交流与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新加坡:八方文化创作室,2013年,第33-60页。

伏阇达五年蠲除契约案牍,饶宗颐主编: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3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291-304页。

萨波Vaisa之牒所隐括的社会变迁,刘绍刚、侯世新主编:新疆博物馆新获文书研究,2013年,北京:中华书局,第32-45页。

于阗·佛教·古卷,上海:中西书局,2013年。

“Puñadatta’s Life as Reflected in Khotanese Documents,” под ред. С.Р. Тохтасьева и П.Б. Лурье, Commentationes Iranicae: Сборник статей к 90-летию Владимира Ароновича Лившица,СПб. : Нестор-История, 2013, pp. 435-445.

波斯帝国的历史传说中国典籍与文化(第八辑),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101-137页。

“Indic and Khotanese Manuscripts: New Finds and Findings from Xinjiang”, Paul Harrison and Jens-Uwe Hartmann(eds.), From Birch Bark to Digital Data: Recent Advances in Buddhist Manuscript Research, Papers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Indic Buddhist Manuscripts: The State of the Field, Stanford, June 15–19 2009 Beiträge zur Kultur und Geistesgeschichte Asiens, Nr.80, Denkschriften der philosophisch-historischen Klasse, 460, Vienna: Österreich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2014, pp. 269—278.

“Puñadatta’s contract of Sale of an estate, “ 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at Soka University for the Academic Year 2013, vol.17, 2014, pp.349-363 .

“Pledge, Collateral and Loan in Ancient Khotan,” Euroasian Studies II, Sydney: Asia Publishing Nexus Australia, 2014, pp. 249–268.

洛浦地毯与吉尔伽美什的传说华夏地理2014年1月,第30-31页。。

于阗文书所见古代于阗的典押制度,饶宗颐主编: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4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13-125页。

钱与帛——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三件于阗语—汉语双语文书解析西域研究2014年第1期,第29-38页。

新疆洛浦县地名“山普鲁”的传说西域研究,2014年第4期,第1-8,139页。

穿越了时空的文字多浪龟兹总第23期,2014年,第81-85页。

于阗故地的诉说,上海博物馆编:于阗六篇: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学案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97-121页。

于阗文书所见古代于阗的典押制度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4卷,2014年,第113-125页。

佉卢文世俗文书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中国文化报2015年5月22日,第4版。

于阗语〈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之源与流,荣新江、朱玉麒主编:西域考古·史地·语言研究新视野:黄文弼与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329-338页。

“A Sanskrit Buddhist Document On Cloth of the Earlier 7th Century,” in Yu Taishan and Li Jinxiu(eds.),Eurasian Studies English Edition III, Asia Publishing Nexus , 2015,pp.171-185.

一件来自公元6世纪的梵语世俗文书,西藏社会科学院贝叶经研究所编:西藏贝叶经研究,拉萨: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11页。

裴捺的人生轨迹,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主编:西域—中亚语文学研究:2012年中央民族大学主办西域—中亚语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80-89页。

佉卢文世俗文书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中国文化报,2015年5月22日,第4版。

天树下娜娜女神的宣言——新疆洛浦县山普鲁出土毛毯系列研究之一西域研究,2015年第4期,第147-160+192页。

飘带来自吉祥——反映在古代于阗画中的祆教信仰符号艺术史研究2015年第17辑,第153-166页。

新疆山普鲁古毛毯上的传说故事西域研究,2015年第1期,第38-47+138-139页。

于阗文书所见古代于阗的典押制度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4卷,2015年第1期,第113-125页。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于阗语卷(一),上海:中西书局,2015年。

粟特商队到于阗——BH4-135之于阗文书的解读,荣新江、罗丰主编:粟特人在中国: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的新印证(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96-115页。

萨迦牟云的家园——以尼雅29号遗址出土佉卢文书观鄯善王国的家族与社会西域研究,2016年第3期,第54-64+143页。

木球之喻, 程彤主编:丝绸之路上的照世杯:“中国与伊朗: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中西书局,2016年,第31-40页。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藏佉卢文尺牍,上海:中西书局,2016年。

“Deed, Coins and King’s Title as Revealed in a Sanskrit Cloth Document from the 6 Century”,in Yu Taishan and Li Jinxiu(eds.),Eurasian Studies English Edition IV, Asia Publishing Nexus, 2016, pp.265-283.

于阗语大案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初唐案牍研究唐研究第22卷,2016年,第371-400页。

“Greek Gods and Traces of the Sumerian Mythology”,丝绸之路研究第一辑,2017年,第1-16页。

石汗那的婴儿——新疆博物馆藏一件新出于阗语案牍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8卷,2018年, 第265-278页。

神话与仪式——以观察新疆洛浦博物馆氍毹为基础民族艺术,2018年第5期,第31-44页。

〈神话与仪式——以观察新疆洛浦博物馆氍毹为基础〉问答、评议与讨论民族艺术,2018年第5期,第45-49页。

神话的跨域性与地方性——以观察新疆洛浦博物馆氍毹为基础民族艺术,2018年第4期,第13-22页。

〈神话的跨域性与地方性——以观察新疆洛浦博物馆氍毹为基础〉问答、评议与讨论民族艺术2018年第4期,第23-27页。

〈声教所及——对纪晓岚新疆行脚的民俗回访〉序,上海:中西书局,2018年,第1-13页。

陌生的友邻华夏地理2018年第8期。

精绝、鄯善古史钩沉,余太山、李锦绣主编:欧亚学刊新第7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21-34页。

早期、晚期于阗语与方言——〈无垢净光大陀罗尼〉所反映的语言问题,王振芬、荣新江主编:丝绸之路与新疆出土文献——旅顺博物馆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497-511页。

于阗伏阇雄时代的两件契约,荣新江、朱玉麒主编:丝绸之路新探索:考古、文献与学术史,南京:凤凰出版社,2019年,第131-142页。

『カルパラージャ·スートラ』と仏塔信仰, 東洋学術研究第58卷,第2号(通卷183号),2019年,第65-85页。

丝路之畔的赫尔墨斯新丝路学刊2020年第1期,第1-14页。

专栏主持人语语言学研究2020年第2期,第3-5页。

Foreword, Xiao Li(ed.) , Non-Han Literature Along the Silk Road, Silk Road Research Series, SDX Joint Publishing & Springer, 2020, pp. ix-xi.

Book chapter: Across-Regional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Mythologies: On the Basis of Observing the Lop Museum carpets, Xiao Li(ed.) , Non-Han Literature Along the Silk Road, Silk Road Research Series, SDX Joint Publishing & Springer, 2020, pp. 1-20.

Book chapter: Legends and Ceremonie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f the Qu Shu Collection at Xinjiang Lop Museum , Xiao Li(ed.) , Non-Han Literature Along the Silk Road, Silk Road Research Series, SDX Joint Publishing & Springer, 2020, pp. 21-45.

于阗语“四象”以及龙王“热舍”语言学研究2020年第2期,第6-14页。

天灾人祸所生发的信仰与习俗——基于古代于阗文明的观察,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2020年4月20日发表,澎湃2020年5月14日转载古代于阗天灾人祸所生发的信仰与习俗

于阗王国之名新考西域研究2020年第1期,第79-89+171-172页。

Kalparāja-sūtra and Pagoda Worship, The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 Vol.3o, September 2020.

Book chapter: About qushu: Carpets or Rugs with Long Hair, Xiao Li(ed.) , Studies on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Along the Continental Silk Road, Silk Road Research Series, SDX Joint Publishing & Springer, 2020, pp.21-30

买卖僧房舍契约敦煌学2020年第36期(张广达先生九十华诞颂寿特刊),第315-328页。

关于古代于阗“税”的辩考——基于策勒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藏于阗语案牍所做观察,待刊。

吕珎胡书——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BH1-17于阗语文书的释读,待刊。